搜索

您的关键词

科研动态
       本网讯(通讯员 邵瑞鑫)近日,我院2020级本科生(本科三年级)孙宜飞以第一作者在《Antioxidants》(JCR Q1;IF:7.68)期刊发表题为"L-Arginine Alleviates the Reduction in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duced by Drought Stress in Maize Seedlings"的论文,揭示了L-精氨酸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调控作用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世界上多个地区发生了异常干旱气候灾难,导致了农业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干旱已经成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我国约65%的玉米正在遭受干旱威胁,当玉米幼苗遭受干旱胁迫时会限制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此,研究提高玉米干旱胁迫的调控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前人报道精氨酸作为NO和PAs等分子物质的前体,能提高植物抵抗高温胁迫、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但是关于精氨酸是否能提高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及其作用机理鲜有报道。该团队从受旱后的玉米花粉中发现精氨酸通路的多数基因显著上调,推测精氨酸在玉米抗旱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外源L-精氨酸预处理后,发现干旱后的玉米叶片ROS的积累和脂质过氧化显著减少,叶绿体膜结构受到保护,干旱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也明显缓解,从而验证了精氨酸参与玉米抗旱性的调控。
           
          
                             团队通过导师制选拔的本科生与老师进行交流
          
              参与本文工作的部分师生(前左2至4分别为本科生王欣涛、孙宜飞和刘贺埕)
          
                                 论文第一作者孙宜飞同学与通讯作者邵瑞鑫教授
       我院杨青华教授/邵瑞鑫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多维度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中,本科生孙宜飞与苗丰为并列第一作者,邵瑞鑫教授和王浩博士为论文的并列通讯作者,本科生刘贺埕与王欣涛参与了本试验的部分工作,杨青华教授为责任作者,王泳超博士和郭家萌副教授也参与指导了学生对论文的修改工作。继博士二年级学生以第1作者连发两篇中科一区Top期刊论文后,本成果的发表是该团队利用全员导师制结合研究性教学手段进行人才培养的又一成功案例。近2年,该团队先后指导5个学生团队,同年荣获国际互联网+大赛银奖2项、创青春国赛铜奖1项、挑战杯省赛特等奖和金奖各1项。
       该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案例已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编辑/穆君怡 签审/李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