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学院新闻

新闻背景:2014年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向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攻关不仅要搞百亩,还要搞千亩、万亩,一定支持你们!”2014年3月,由袁隆平挂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协同合作,在光山县实施了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该工程随即纳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范畴,依托该中心1.03万亩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全力推进。

   

                       袁隆平一行察看水稻长势

   

              袁隆平来到我校现代农业试验区察看稻情并和师生合影留念

   

                      谭金芳一行察看在我校水稻试验基地

   

                  谭金芳一行看望我校在当地做实验的师生并合影

   

袁隆平:看到今年水稻长势,我非常高兴!
  本网讯(记者周红飞)8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来到光山县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试验区,对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进行收获前“预评估”。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孔繁士、副校长谭金芳、信阳市副市长曹新生陪同考察。vic115维多利亚、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参加考察活动。
  上午9时,袁隆平一行来到试验区,眼前稻浪翻滚,稻香扑鼻。
  试验区里种的不是一般的品种,而是由袁隆平选配的“超优1000”、“Y两优900”、“Y两优143”等超级杂交稻品种。同样,这批种子享受的待遇也不一般,从破壳发芽到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成熟,每一个环节都由河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和优良的栽培技术保驾护航。
  所以,在试验区里,每一束稻子都根深秆壮,籽多穗沉,每一块稻田都如阅兵的队伍一样,整齐划一。
  袁隆平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他在狭窄的田埂上行走起来依然能从容不迫。看到喜人的水稻长势,袁隆平显得轻松和愉悦,他一边听河南农业大学水稻专家赵全志以及光山县有关农技人员的介绍,一边亲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兴致勃勃的袁隆平一连查看了四个试验点,像对待“宝贝”一样审视着每一个品种的长势。
  “我非常高兴!”看过稻情,袁隆平对今年试验区水稻产量底气十足,“百亩片过一千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九百公斤有希望!”
  这个判断振奋了在场的所有人。
创造河南水稻高产记录的试验区
  在河南最南端的信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的秦岭淮河线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沛的水源,使这里成为著名的稻米产地。而光山县,稻谷产量已占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是以稻米为主的全国产粮大县。
  这也是袁隆平和河南农业大学不约而同选择这里作为超级杂交稻联合攻关的原因。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试验区于2014年设立,位于光山县砖桥镇高陌村、陈寨村、李长店村、陈岗村,水稻种植面积1.03万亩。
  在试验区里,伫立着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试验区的大牌子,上面醒目的“首席科学家袁隆平”字样见证着袁隆平和河南农业大学协同合作。
  该试验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百亩方亩产1000公斤、千亩方亩产900公斤和万亩方亩产800公斤”的高产攻关目标,这也是“总理任务”。
  为达成这一目标,袁隆平和河南农业大学精心制定了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技术方案。根据方案,该试验区按照实现“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壮苗、壮秆、壮根”、“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收获指数”相配套的技术攻关要求,全面集成、熟化、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级稻“三定”(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超级杂交稻节氮抗倒高产栽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引领粮食持续增产,最终要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实践区、现代农业样板区。
  2014年是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实施首年,在袁隆平团队、河南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和光山县的协同努力下,首战告捷,成绩喜人。2014年9月3日,经专家现场测产和实打验收,该项目区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10.6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这组数字都创造了河南水稻产量的新高。
  “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袁隆平说。
  今年是实施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的第二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目前,示范基地水稻田间长势普遍好于去年,根据袁隆平推测,有望提前实现三年攻关目标任务。
超级稻有望成为河南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提起河南粮食,小麦、玉米作物首当其冲,“全国每四个馒头就有一个是河南的”,河南小麦高产领军人、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这个比喻十分生动。
  历年来,河南粮食也往往把小麦、玉米夏秋两季作物作为粮食产量统计的主要指标。
  作为河南最高农业学府的河南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领域的雄厚实力有目共睹,百余年来助推河南粮食生产实现了三大跨越,为河南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
  进入21世纪,河南农业大学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方面厚积薄发,取得了4项国家科技大奖的骄人成绩,并且拿到了河南高校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拥有了唯一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13年跻身国家“2011计划”,成为建国以来河南高等教育的里程碑。
  但是,河南农业大学并没有忽视对水稻的研究。
  早在1999年,河南农业大学赵全志教授便在信阳地区开展了水稻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为之后在超级杂交稻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3年以来,随着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河南农业大学开始着力实现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协同发展,在确保小麦、玉米优势作物研究的同时,将超级杂交稻研究纳入了新的战略目标。
  这也便有了聘请袁隆平担任水稻首席科学家,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一系列举措,水稻研究迅速崛起,为助推河南粮食总产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点。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光山建设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101个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78.9公斤,亩增产63.1公斤,全年共增产稻谷89.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49.2亿元。
  河南水稻种植面积达900万亩,按照上述标准亦可增加产量5.6亿公斤,而若以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标准计算,每年增加效益将以十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