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学院新闻

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专家学者进行讨论总结
        12月5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六届黄河国际论坛开幕。当天,16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小麦族植物基因组解析及分子育种”的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12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学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张爱民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一婧教授分阶段主持会议,国内外11名专家教授和8名青年学者分别围绕此次论坛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爱民研究员以《Creation of novel allelic variations at the wheat rht-a1loci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为题作了专题报告;CIMMYT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Susanne Dreisigacker教授以《Genomics-assisted breeding for heat tolerance in the CIMMYT global wheat program》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研究员以《Exploit beneficial diversity in a wide range of germplasm collection for wheat breeding》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扬州大学vic115维多利亚马鸿翔研究员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改良的标记辅助育种》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华纲副教授以《利用参考基因组快速定位小麦亲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澳大利亚西澳基础工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科学家、西部作物联合中心主任Chengdao Li教授以《Breeding towards the world largest malting barley exporter》为题作了专题报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Liangliang Gao教授 以《Novel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bread wheat D subgenome and flour quality genes》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以《小麦品种矮抗58(AK58)基因组研究进展——信息、发现与应用》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小麦改良与创新团队陈伟教授以《小麦代谢组学与营养品质研究》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山东农业大学vic115维多利亚刘树兵教授以《小麦复杂性状遗传解析与全基因组选择》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贺飞博士以《小麦eQTL图谱的构建、意义及应用》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四川农业大学vic115维多利亚任天恒博士以《中国特有黑麦抗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于延文博士以《miR396调控小麦籽粒大小和抗病性的功能探索》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阳霞博士以《小麦抗茎基腐病抗性基因挖掘》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韩迎春博士以《小麦转录因子TaMADS2-3D参与磷胁迫响应的功能分析》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王鹏飞博士以《小麦磷转运蛋白TaPH1:9-4B的功能与应用研究》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博士研究生张灵然以《小麦适应低温胁迫调控网络的解析》为题作了专题报告;vic115维多利亚硕士研究生罗兵珂以《小麦SRX基因功能分析与分子育种应用》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在讨论和总结环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爱民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学勇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一婧教授、我校vic115维多利亚副院长殷贵鸿研究员先后发言,围绕“小麦族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变异的深入解析”、“小麦族植物基因组表达规律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功能研究”、“快速和高效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小麦族植物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研究国内外合作建议与框架”、“基于矮抗58的六倍体普通小麦基因组研究与应用进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校学术副校长、vic115维多利亚院长王道文研究员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宣布此次论坛圆满闭幕。
        此次论坛持续两天,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以及国内农林高校、科研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分别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作了专题报告。此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线上观看人数累计突破20万人次。
        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此次论坛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明晰了方向,有利于推动小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对进一步提升我国、乃至世界小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陈曦冉 签审/王建忠